認真求問,小心求證,乃成功之道


李政道

1944年,因日軍入侵貴州,時在貴州浙江大學就讀的李政道被迫停學。1945年,他轉學至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就讀二年級,並於1946年赴美進入芝加哥大學。1950年,他獲得博士學位。至1953年,他出任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三年後,更以29歲之齡成為該大學二百多年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

李政道天資聰穎,少年時代的學業成績已非常優秀。但是,他的成功絕非只靠先天的才智,而缺乏後天的努力。他孜孜不倦,對於數學和物理的書籍愛不釋手,且為人認真、勤奮、踏實,從不計較工作時間的多少。於他而言,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是學習和研究的時間。他認為年輕人求學問,不能抱著人云亦云的態度,更不要老是責怪老師的教學方法,彷彿自己全無責任。每一個學習者都必須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力,用心去探尋問題的關鍵,才能求得真理。

1957年,李政道與楊振寧因發現「宇稱不守恆定律」而同獲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雖然在今天的社會裡,很多人都覺得從事理論研究工作沒有前途,但李政道反覺得在做理論研究的過程中,大部份時間得不到成果其實是很正常的。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應具有自信,處事堅定,不要受社會大眾影響而對自己所作的有所懷疑。只要不怕艱苦,努力不懈,總有一天可以踏上成功之路!


楊振寧

1942年,才20歲的楊振寧已大學畢業,考進西南聯合大學研究院。兩年後,他以優異成績獲頒碩士學位,並考上公費,於1945年遠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至1948年,更獲得博士學位。及後,楊振寧在芝加哥大學擔任了一年講師,然後轉往普林斯頓大學擔任教授。

1956年,在普林斯頓大學這所國際知名的學府裡,楊振寧開始與李政道合作,進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期間,他們查閱和分析了大量有關基本粒子的實驗資料,但卻遇到很多令人迷惑的現象和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發現在強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中,宇稱的確是守恆的;然而,在弱相互作用中,卻有許多實驗顯示宇稱並不守恆。面對這個謎團,他們沒有放棄,反之,憑著大膽懷疑、小心取證的態度,最終推翻了那一直被物理學界推崇為金科玉律的「宇稱守恆定律」,並於1957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一項科學研究能在發表後第二年便獲得諾貝爾獎,這,是第一次。

在1957年的諾貝爾獎演講中,楊振寧曾這樣說道︰「那時候,其他物理學家發現他們所處的情況就好像一個人在一間黑屋子裡摸索出路一樣。他知道在某個方向上,必定有一道能使他脫離困境的門。然而,究竟在哪個方向呢?」在如此艱難的狀況中,楊振寧和李政道不屈不撓地細心研究,小心推論,並提出了一些檢驗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實驗途徑。終於,他們找到了那個脫離困境的方向—「宇稱守恆定律」不適用於弱相互作用,走上了成功之路!


名言雋語︰

.你不能計較早晨或黃昏,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是你的工作時間。(李政道)

.一個人想做點事業,非得走自己的路。要首創新門路,最關鍵的是你會不會自己提出題目,能正確地提出題目就是創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我們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主業是甚麼,不要因為眼前的利益迷失自己人生的方向。(楊振寧)

.每一個畫家、音樂家都有自己的風格。也許有人以為科學史研究事實的,與文藝不同,事實上二者是一樣的。拿物理學來講,物理學的原理有它的結構,這個結構有它美妙的地方。而每個物理學工作者對於這個結構不同的美妙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感受。正因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位工作者就會發展他自己獨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也就是說會形成他自己的風格。(楊振寧)



思考問題:

李政道認為現今很多年輕人求學問時都人云亦云,或把學習的責任推卸老師,你認同嗎?反思自己,你是抱持怎樣的態度求問尋真的?